235C0551-DD48-4050-9F2C-B87BEB8F8051.jpeg

電影基本資料:

《鬥陣俱樂部》於1999年上映,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

由《索命黃道帶》《社群網戰》《龍紋身的女孩》大衛·芬奇執導,演員陣容也很硬派,

與大衛芬奇在《火線追緝令》《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合作過的布萊德彼特,

《浩克》《驚悚》《布魯克林孤兒》愛德華·諾頓,

還有《慾望之翼》《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哈利波特系列》謀殺天狼星跟多比的壞女人海倫娜·寶漢·卡特主演。

 

灣區拖油瓶評分:

25.5/30

劇情4.5

視覺4.5

演員4.5

攝影4

音樂4

化妝與服裝設計4

(每項評分滿分皆為5

 

劇情大綱:

故事講述主角(愛德華·諾頓飾)為某汽車公司的調查員,每天按表操課的生活使他感到非常的無趣。他開始採購各式各樣的家具仍無法滿足自己日漸枯竭的心靈而導致失眠。於是主角找上了自助團體(癌症、心理疾病患互助會)透過擁抱與傾訴,暫時治癒了他失眠的問題;直到遇見瑪拉(海倫娜·寶漢·卡特飾)這個同樣無病無痛卻寄生在自助團體的女人,讓自助會也開始成為焦慮的來源。

DFB72449-12E0-4A7F-9129-6010459B7E31_4_5005_c.jpeg

有天,主角回家時發現公寓離奇地被炸毀,他打給一次飛行旅途中所認識的肥皂商人泰勒(布萊德彼特飾),並住進了他那幾乎是廢墟的房子。兩人就此成了好友,並創辦了『鬥陣俱樂部』,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而互毆的聚會,把對於生活的不滿拳拳到肉的發洩出來。

EFBC9ED4-0064-462D-9924-85D3FF055139_4_5005_c.jpeg

隨著鬥陣聚樂部的規模越來越大,泰勒和成員的行為舉止越來越瘋狂,他們不只開始破壞公物、大樓和商店甚至還計畫要炸毀市中心的辦公大樓。

主角決定試圖停止這一切,卻怎麼也追不上泰勒在世界各地佈局的腳步,直到某天他才猛然意識到,原來泰勒,就是自己的另一個人格………

1DA4EA3F-356D-4333-9201-65530A5AAC36_4_5005_c.jpeg

劇情分析:

壓迫生活中的中產階級:

《鬥陣俱樂部》中的主角是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生活其實還算過得去(可以以購買傢俱為樂趣),為什麽不缺乏的物質生活會造成人的壓迫引起反彈爆發?這部分導演利用第一人稱敘事的視角使觀影的我們對於主角有著鏡相的投射(主角沒有名字的原因,因為他代表著每一個人)。

 

中產階級沒有貧窮的生存壓力,卻也沒有成為富人的機會;某種程度上使人們逐漸失去對於自我的追尋,而利用『購物』作為對這個資本社會的輸入與輸出。

E30D473A-90E0-4035-B7BD-A57291EC6524_4_5005_c.jpeg

失眠與互助會:

失眠一直是最驚悚的文明病。在《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中,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崔佛就是因著失眠一整年而使他的世界陷入一場真實惡夢;我們可以知道失眠是敘事中很關鍵的環節,失去睡眠也意味著真實與夢境之間界線的逐漸模糊。

D82FE9CB-8365-4592-B651-285B630B152E_4_5005_c.jpeg

而在《鬥陣俱樂部》中,主角也為了解決長期失眠因緣際會下找到了癌症互助會,他發現在這種活動可以使他安心入睡(例如擁抱有著巨大乳房的男人)。

 

《鬥陣俱樂部》中主角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只有消費與生產的世界,沒有溫度與交流。因此參與互助會使主角能解決失眠問題的原因,我們可以理解是因為這裡有著溫度。

但諷刺的是,只有面臨死亡,人們才對彼此敞開的心胸傾訴與擁抱…..

879FA6D9-6E2A-452A-8BB1-2A3C9A941D40_4_5005_c.jpeg

開打!鬥陣俱樂部:

泰勒的肥皂原料來自於醫美診所外的抽脂廢棄物,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環節。人們消費飲食,過剩在體內堆積成脂肪,再付出金錢抽脂;而泰勒將這些脂肪做成肥皂,回流到市場,人們再付出金錢購買。無止盡消費的代價是不停的工作,也就是主角原先的狀態;肥皂出現的意義讓他們打破了這個循環,肥皂生意就像是資本社會中的bug,而他們利用這個漏洞拒絕再當市場的奴隸。

A19EE567-034D-4653-ADBD-746C7606C33A_4_5005_c.jpeg

《鬥陣俱樂部》最為驚嘆的轉折無非是揭示泰勒是主角的幻想人格,「你做不到的事我替你完成」,泰勒的出現是主角沒有勇氣去成為的完美人格,在最後主角也利用自殺的方式消除泰勒的副人格達到整合。

 

觀影中的我們隨著主角第一人稱敘事的角度看待詭異神秘的瑪拉,直到最後發現她才是相對正常的人;也是揭發多重人格的關鍵點:瑪拉從未與主角和泰勒共處一室。如同我在《隔離島》所寫過結局的反轉,導演運用敘事的角度操控觀影者的主觀與客觀,其實真相早已藏在細節裡。

2DD2A38A-E36C-4CBA-BDEF-712F84CE719A_4_5005_c.jpeg

失控的左派:

一呼百應的鬥陣俱樂部,反應《鬥陣俱樂部》中的社會狀態。觀影的朋友們也許注意到了這裡的敘事與《小丑》很相似,瓦昆·菲尼克斯飾演的亞瑟在精神失常後一個自我的反彈爆發,卻成為了民粹主義的英雄(領導者)。

 

主角在精神狀態正常的時候,他們都是不容於社會的異鄉人;而當他們徹底的爆發(精神狀況失常),卻成為了英雄。壓迫的社會狀態使得城市的人們心中都有著一個《鬥陣俱樂部》,主角與泰勒所創辦的《鬥陣俱樂部》不過就是吹起革名的號角,風雲起,山河動,受壓迫的人們舉起人民的法槌徹底爆發!

 

2B5156DA-242F-41F0-96D2-6F90EDF14DD2_4_5005_c.jpeg

而在《鬥陣俱樂部》末段,追隨者的逐漸失控使得主角主人格的覺醒,最後試圖解決與停止這一切;反觀我們所處的社會與歷史洪流中,有多少的前仆後繼,只因著如你我般年輕的熱血沸騰?

 

《鬥陣俱樂部》投射出現實的社會狀態與文明問題,我們的心中也許都住著一位泰勒,你我都有可能成為主角;而當憤怒與激情過去,也許我們才能真正的面對與解決……..

0264EFF8-0780-44B2-B1C9-0DE0652CE7D4_4_5005_c.jpeg

 

整體來說,《鬥陣俱樂部》是一部非常成功邪典電影,不僅極具風格,在敘事手法、演員表現、整體視覺等等的各方面完整度都很強大,並能帶出觀影後深層的思考,我個人認為是足以登上歷史地位的經典作品,值得一看再看。

 

 

全文照片由網路抓取,若有侵權請告知,會立即移除

arrow
arrow

    灣區拖油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